客服热线:
TOP
雕塑与环境
[ 编辑:xmweb | 时间:2014-02-10 15:11:29 | 浏览:1902次 | 来源: | 作者: ]
       这些年来,美化城市少不了雕塑进行点缀,这已成为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城市雕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公共艺术和环境艺术,随着城市建设提倡人性化的要求,环境的重要性更显突出。回首过去,不少雕塑,本身做得不错,但由于没能和环境融为一体,达不到美化城市的作用,这也是目前雕塑不能达到更高台阶的重要缘由之一。要使雕塑真正成为环境艺术的精品,我以为首先要把城市雕塑纳入到城市规划中去,使其有足够展示的空间,特别是大型的、重要题材的或者标志性的雕塑更应在城市规划设计阶段进行安排。其次雕塑家要和建筑、园林、景观等专家进行通力合作。美国罗杰斯纪念图书馆广场上的大型雕塑《连拱体》就是雕塑大师亨利·摩尔与建筑大师贝聿铭合作的杰出范例。经过多年实践,上海在这方面也有了一些经验。我自己几十年来的创作经历就是如此,比如八十年代建在复兴公园的《马克思·恩格斯纪念像》,选点是在刘开渠大师指导下完成的,当时他是上海市市政府聘请的顾问。而雕塑环境的营造是由建筑大师魏敦山院士设计的。复兴公园格局是典型的欧式公园,纪念像和其环境设计既要达到歌颂伟大人物的崇高形象,又要做到自然贴切地带入公园之中。因此,魏大师的设计,采用了舒展宽广的对称平面布局,广场周围错落有致地布置了矮墙、绿化、石块,很恰当地烘托着高六米、重七十吨花岗岩纪念像,使雕塑既庄重又亲切。马恩像从小稿设计到完成,我共花了两年创作时间。

   

    差不多也历经了两年时间创作完成的南京路外滩《陈毅市长像》更是结合外滩综合改造、统一规划的结果。外滩改建工程总设计师为著名的邢同和建筑师。我所要思考的是如何按新外滩特定环境来设计雕像,其中包括体量大小、尺度高低、材质运用、底座设计以及绿化配置等等,一切考虑都要符合总体设计需要。当时突出的问题是雕像的朝向问题。雕像虽然定在南京路口,但是改建后的外滩主干道拓宽至十车道,与南京路人流相隔甚远。人们对雕像最佳观赏效果是雕像的3.5倍,因此在南京路只能远看,不能近观,这自然是个很大的问题。而沿江边又建起了高于地面三米的防汛墙,黄浦江滨江地带也是观赏黄浦江和外滩景色的人流最集中地。若按一般丁字路口建像习惯,就只能看到雕像背部。从日照角度考虑,面向南京路的雕像,上午处于背光,这是最忌讳的事。我们雕塑界人士有个说法:“没有光线就没有雕塑”。可见光线对雕塑有多重要。鉴于这一特定环境,经再三比较,最后确定了坐北朝南的方案,无论上午下午,雕像都可以充分沐浴在阳光之中。这不仅解决了雕像的朝向问题,雕像北移后,也有可能在雕像的南侧设计出足够大的活动空间,供人们驻足仰望,拍照留念。后来,这里很自然地成为人们流连的地方。这也反映了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市长在广大干部和群众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和威望。

   

    不久前,因参加外滩环境的调查活动,和几位专家又来到外滩陈毅雕像前,看到许多群众拍照留念,在雕像底座上还敬献一束束美丽鲜花,深深地感动着我,再一次感到作为雕塑家肩负的重任。我情不自禁地举起照相机,拍下了这动人的场面。

   

   
】 【打印】【繁体】 【投稿】 【返回顶部